多項利好因素之下,國產大型醫用設備或迎來新的發展機遇。
01、大型醫用設備配置“松綁”
近日,安徽省醫保局、衛健委、藥監局聯合發布關于調整全省大型醫用設備集中采購目錄的通知(完整見文末)。
根據通知,非財政預算安排的乙類設備全部納入省級集采,具體如下:去年3月,國家衛健委發布《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目錄(2023年)》,積極推動由甲類改為乙類或由乙類調出目錄,醫療機構配置大型醫用設備的難度進一步降低。此外,越來越多大型醫用設備將被納入集采范疇,整體價格呈現出走低趨勢。
根據人民網報道,截至2022年8月30日,安徽省公立醫療機構2021年度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集中采購已完成6大類9個項目39臺產品開標評標工作,總采購金額約3.9億元,預計節約資金約1.9億元,節資率33%。此外,安徽省2020年度設備采購總金額5.3億元,節約近2.6億元。
本次安徽的通知還提出,要積極落實“放管服”改革要求,技術成熟、性能穩定、應用規范的設備按照非乙類管理,非乙類設備由醫療機構依法依規自行招標,不再執行集中采購。在“放管服”的趨勢下,醫療機構在采購大型醫用設備時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,但監管層面也在隨之升級。
在國家衛健委發布的《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(2023版)》中,“醫院年度資產負債率”系考核指標之一。
去年年底,財政部、國家衛生健康委、國家醫保局、國家中醫藥局聯合發布《關于進一步加強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》(簡稱《意見》),其中提到:嚴格按規定程序配置各類設備資產,嚴禁舉債購置大型醫用設備,規范國有資產出租出借和處置行為,落實定期清查盤點制度。嚴格控制對外投資,明確對外投資的可行性評估與投資效益分析等相關內容。對于醫療機構而言,大型醫用設備的配置情況與其在行業內的競爭力直接掛鉤,真正必要的采購需求并不會隨著監管趨嚴而斷崖下滑。但在“嚴禁舉債”的限制下,醫療機構對于“性價比”的追求將再度提升。
02、大型醫用設備市場重塑,國產品牌放量時機已到
去年6月,國家衛健委發布《關于“十四五”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的通知》,公布了“十四五”期間全國大型醫用設備的配置規劃總量,以及各地的詳細分配情況。
與“十三五”相比,本次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數量顯著提升。根據通知,“十四五”期間全國規劃配置大型醫用設備3645臺,其中:甲類117臺,乙類3528臺。
portant;" alt="" />據此統計,到“十四五”結束,我國將擁有甲類設備合計185臺,其中重離子質子放射治療系統共60臺、高端放射治療類設備共125臺;乙類設備合計8029臺,其PET/MR共210臺、PET/CT共1667臺、腹腔內窺鏡手術系統共819臺、常規放射治療類設備共5333臺(伽馬射線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系統共327臺)。資本市場的嗅覺向來敏銳,在去年《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目錄(2023年)》公布當天,醫療設備板塊集體走高。其中,聯影醫療直線拉升漲超10%,澳華內鏡、萬泰生物、樂普醫療等也有明顯漲幅。伴隨著經濟發展,國內的醫療市場規模早已今非昔比。伴隨配置管理逐漸“解綁”,大型醫用設備的采購需求將進一步釋放。例如,新版目錄大幅上調了兜底條款設置的單臺(套)價格限額,頭部醫院對于中高端產品的選擇空間將更為廣闊。此外,《關于“十四五”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的通知》中明確提到:聚焦提升醫療衛生服務公平性和可及性,縮小區域之間資源配置和服務能力差異,科學規劃配置數量,優化完善配置標準,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,優化區域均衡布局。對于基層醫療機構來說,未來在購置相應大型醫用設備時可免于繁復的審批程序,基層醫療設備市場也有望走向繁榮。除了配置管理“解綁”,國家在大型醫用設備采購方面,也在逐漸向國產傾斜。去年,福建政府采購網發布《福建省部分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集中采購項目(2022年)公開招標招標公告》,項目預算金額共計2.95億元。項目分3個包,采購標的分別為64排及以上CT、高端CT、3.0T及以上MR,對應預算金額分別為1900萬元、1.26億元、1.50億元。 在包含256排及以上高端CT在內的各類設備采購中,“允許進口”一欄均標注為「否」。在一系列政策的驅動下,更多國產大型醫用設備的進院門檻降低,為國內械企的產業升級帶來了全新機遇。